第324章 有钱任性

两位大佬亲自出手,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对于工作计划的解析,进展的非常顺利。

众人逐渐了解了这份计划的内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备可行性的计划。

太复杂的计划暂时被搁置,只留下一些简单能够施行的。

李善长说道:“欲速则不达,这次变革牵扯太广,最好由简而繁去做。”

“前五年先做一些简单的计划,让官吏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朝廷也需要时间,来改革官僚体系。”

“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再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工作难度。”

“二十年能完成这个设想,就算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朱标也深以为然:“还是韩国公老成持重啊,是朕太心急了。”

陈景恪也汗颜不已,天天提醒自己实事求是,可总是在某些地方下意识的认为理所应当。

他以为这份五年计划已经非常简陋了,放在前世互联网上,都能被网文喷的一无是处的那种。

而且他还特意剔除了很多比较难的计划。

这样简单且简陋的计划,古代的官吏应该能执行的吧?

被李善长和徐达这么一解析,他才知道自己又想当然了。

他太高估这个时代行政系统的能力了。

不是个人的能力,是行政系统的能力。

这個年代的行政系统,就只有两个职能,安民和收税。www.cqhnpt.cn 风爱小说网

架构也完全是为这两个任务而设。

这样的行政体系,如何低估它的能力都不为过。

就拿基建来说。

前世每一个地方政府,都在不遗余力的修桥铺路、建设水利设施,搞各种基建。

大家见的太多了,下意识的认为这是官僚的基本素质。

甚至有人会认为,这是为了方便贪钱什么的。

然而,这些公共设施是否方便了大家的出行?

我们都是受益者。

事实上,这是我国的行政体系要求他们这么做的。

全世界不敢说只有我们会这么要求官吏,但大部分国家的行政系统,都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不少有作为的官吏,修桥铺路,建设水利设施等等。

但这些成绩是官吏个人能力的体现,不是行政系统对他们的要求。

这其中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行政系统要求他们去做,所有的官僚都会去做,会变成普遍行为。

就比如前世的大规模基建。

行政系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愿意这么做的官僚凤毛麟角。

培训官僚的系统,也不会教他们这些东西。

不要求他们这么做,也不教他们这些东西,他们又怎么会去做?

翻一翻历史书就知道,几千年历史,愿意在基建上下功夫的官吏有几个?

正因为少,一旦有人这么做了才会被历史记录下来,被后人赞颂。

至此陈景恪才明白,自己的这份计划,对古代的行政系统意味着什么。

想要实施这项计划,就要对行政体系进行重塑。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他也在想办法补救。

然后一个词情不自禁的浮现在脑海里,特区。

先划分一个区域当试点,成功之后还可以作为教学区,系统的培养新型官吏。

不过此事还不着急,事情要一点一点来。

先把工作计划落实了再说。

而且关于特区计划,他也只是有了一个想法,具体怎么做还需要仔细考虑。

——

对于地方官吏的要求不能太高,朝廷要主动降低计划的复杂性和难度。

但对于内阁成员来说就不一样了。

他们必须全面理解这份政府工作计划,并为后续的全面实施做准备。

对于邱广安他们来说,要学的还有很多。

或者说,基本相当于是重头开始学了。

陈景恪教他们统筹协调全国资源,徐达和李善长教他们如何去实现。

教学生有多考验人的脾气,只有干过的才知道。

陈景恪和徐达还好,他们性格本来就比较内敛,尽管有时候很上头,还是能克制住的。

李善长就不一样了,他本就自视甚高缺少容人之量。

虽然经历种种波折之后有所改善,但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一开始他还能强行控制脾气,后来就忍不住了,开始发挥毒舌本能。

把内阁一众成员喷的瑟瑟发抖。

换成以前,大家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老子不学也不受你这个气。

然而,李善长是真的在用心教,没有丝毫藏私,也无关争权夺利。

生气也不是故意羞辱他们,而是本性使然。

所以,即便被喷的很不爽,他们也还是很感激。

毕竟这种东西别处是真的学不来。

有人说三代才能出贵族,这话陈景恪不敢苟同。

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人人都是贵族。

但三代才能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这话陈景恪现在非常认同。

大局观、对事物的认知、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等等。

这些东西不是学校能教的,全靠家族长辈言传身教。

还有就是关系网,也是靠家族世代积累。

比如,各国外交官之间会经常举办聚会,只有他们的子弟才能参加。

还没有从政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互相认识了。

将来从政,这些关系网都是可以利用的。

这种优势,是普通人学不来的。

优秀的外交官基本都是世袭,原因就在这里。

宋明中间隔着一个元朝,官僚体系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是中断过的。

大明的开国勋贵,大多都是普通人出身。

所谓官宦之家出身的,其实也基本都是底层官吏。

所以,大明开国集团,在大局观等方面,是远不如秦汉隋唐的。

说他们是个草台班子都不为过。

李善长和徐达的能力,也是经过几十年磨砺,一点点总结出来的。

这种能力一般只会传给子孙。

现在他们无私的传给毫不相干的人,那是天大的恩德。

挨喷又咋了?

换成以前想挨喷,还没这个机会呢。

事实上,朱标也派出自己的心腹,跟在两人身边学习。

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李善长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喷人。

陈景恪在场的时候,他显得非常克制。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巧合,观察几次之后就确定真是如此。

而且他们还发现,李善长教陈景恪东西的时候,语气不像是对待学生,更像是伺候长辈一般。

更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莫非俩人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不成?

后来明白了其中缘由,对陈景恪也同样感到敬佩。

之后大家也学聪明了,陈景恪不在的时候就尽量不去问问题。

先积累着,等他在场再一起去问。

李善长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心中那叫一个气啊。

等陈景恪不在了,就变本加厉的喷。

一时间也成了内阁的一件趣事,后来流传了许久。

众人一边处理政务,一边还要学习,每天有多忙可想而知。

但外人却并不是太了解他们在做什么,难免有些疑惑。

不就是给了一个票拟权吗?又不是把驳斥权也给你们了,有必要这么忙吗?

只不过此事涉及机密,没人敢外传。

越是如此,越让外面的人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

时间很快就到了年底,洪武二十三年进入尾声。

同时也意味着,洪武时代的结束。

为了安慰自己的父亲,也是为洪武时代做一个告别,朱标少有的奢侈了一次,举行了盛大的新年庆典。

从内帑出钱,将洛阳城装点的无比喜庆。

就连最喜欢上书的御史,都很识趣的没有拿这件事情说事儿。

新年当天,在奉天殿举行了盛大的仪式。

文武百官全部到场,还邀请了京城的耄耋老人、德道模范,各国的使节,僧道代表等近万人参加。

朱元璋和马太后自然就是主角,所有的人都在围绕他们转。

马太后还好,主要是老朱,大感欣慰。

骤然从权力中心退出,还要克制不抢儿子的风头,内心其实是非常难受的。

这一刻,心中积压的情绪全部释放。

当天可以说宾主尽欢。

当然,除了庆典之外,朝廷还公布了几道旨意。

其中一道是关于年号的。

朱标的年号就是之前商量好的建章。

黄历四千零八十六年一月一日起,正式改元建章。

以后得一应文书、历法,全部要更改。

对此群臣早有准备。

如果是继承皇位,新皇登基不能直接改年号,必须要让上一任皇帝的年号走完全年。

新一年的第一天,才能启用属于自己的年号。

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不能废弃。

所以,朱标在今天宣布自己的年号,是礼法要求。

群臣感到惊讶的,是年号本身。

建章这两个字可大不一般。

不论是字面意思,还是它背后代表的汉武帝建章宫,都可以看出新皇并不想当守成之君。

再联想到他登基后的第一把火就是烧内阁,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虽然百官很不喜欢变革,但对于内阁扩权还是喜闻乐见的。

而且,虽然新皇的年号不是文什么什么,但总比洪武啥的要好吧?

不过很快他们就不这么想了。

朱标下达了第二份旨意,也是他登基后的第二把火。

朝廷五年工作计划。

计划内容并不复杂,就是让地方衙门做一些基础性的建设。

比如平原地区,修桥铺路、鼓励农耕、建设水利设施。

山区也同样要修桥铺路,尽量为深山里的百姓修一条出山的通道。

如果条件允许,也要建设水利设施。

除此之外,还要勘探矿产。

如果有矿藏就要及时上报,由朝廷决定是否开发。

这些事情说起来并不复杂,类似的情况历朝历代都发生过。

通俗来讲,这叫劝课农桑。

不过那时候都是提倡性质的,做不做不强制。

而这一次不同,朱标下令吏部重新修改官吏考功标准。

将这份计划的完成情况,列入考察项目内。

这一下就不一样了,从提倡变成了强制执行。

而且是全国上下一体进行。

此乃亘古未有之事。

群臣自然是纷纷反对,理由也很简单,劳民伤财。

而且去年才下旨让休养生息,不可轻易扰民。

又颁布这样的计划,岂不是前后矛盾?

自然用不着朱标解释,李善长出面说道:

“此方案乃内阁制定,全面考虑过可行性。”

“没有任何一项,是超出官员能力的。”

“我甚至可以说,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也不配为官。”

“至于劳民伤财……分五年完成,并不影响百姓休养生息。”

“这些都是基础设施,一旦完成最终受益的是当地百姓。”

一席话说的群臣哑口无言。

正如李善长所说,此事确实不复杂,而且是利国利民之举。

他们真正无法接受的,是朝廷强制去做这些事情,相当于是给官吏肩膀上加担子。

又不是负重冠军,自然没人想给自己加担子。

可他们绝不敢公然说,我们不想加担子。

只能再次找借口:“这一切都需要钱财,地方衙门没钱啊。”

自税改以后,地方衙门就断了收入。

考虑到实际情况,朝廷给每个衙门都划分的有职田,就是专属衙门的田地。

一年的开销全都从职田出。

不够了是你们花的多,要检讨。

多了,你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朝廷不管。

这些钱用来给吏员发俸禄、购买办公用品、修缮房屋之类的,是绰绰有余的。

但用来开展大项目,是绝无可能的。

以前官吏想有所作为,大多都要问当地富户募捐。

可是大明一直以来不遗余力的打击地方大户,导致富户数量锐减。

还剩下没被打的富户,也都学会了财不露白。

想找他们募款,恐怕不容易。

关键是,这种全国性的大动作,也不适合去问富户募捐啊。

那成啥了。

朝廷靠富户过日子?

然而,朱标显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立即说道:

“以后赋税三成归地方,专门用于这些计划的实施。”

“嗡……”这一下群臣又炸开了锅。

允许地方截留赋税,这不是鼓励他们贪腐吗?

而且三成归地方,国库收入就少了,钱还够花吗?

这时,户部尚书裴有为站出来说道:

“陛下,以大明的岁入,除去军饷、官员俸禄等各项开支,所余已然不多。”

“如果将三成返归地方,粗略估算每年会出现六百万贯的财政赤字。”

六百万贯?

听到这个数字,百官像是找到了突破口,纷纷以此为借口阻挠新政的施行。

经过几次变革,这两年朝廷财政是有盈余的。

国库每年能存下来两百多万贯,要知道这是在官员涨俸禄,军队发军饷等等之后的盈余。

是非常不容易的。

现在一下子变成赤字六百万,这绝对不行。

朱标不动声色的道:“裴卿的意思是,如果能解决这六百万贯的赤字,这计划是可行的是吗?”

裴有为想了想说道:“可不可行臣不敢断言,但只要能解决赤字,臣以为可以一试。”

听到这里,群臣忽然察觉到了不对劲儿。

怎么看怎么像是在唱双簧啊?

再想到裴有为计官出身,以及他们背后的陈景恪,群臣更加肯定的自己的猜测。

可是还不等他们有所反应,朱标就先一步说道:

“那好,每年从内帑出六百万贯,填补国库亏空。”

“以五年为期,看看这份计划到底是什么效果。”

这话突出了一个有钱任性。

内帑不缺钱,这些年老朱存了有大几千万贯。

且每年还有几百万贯入账,足够朱标实施计划了。

说到这里,他看着群臣意味深长的道:“诸卿不会不同意吧?”

(本章完)

推荐阅读:

昭华乱 逃荒小奶包,全家读我心后吃香喝辣 离婚后,前妻全家悔不当初 请你不要放弃我 将军又被搞哭了 空降热搜!国民女鹅是团宠 超级玄门 重生从2005大时代开始 从此风月是你 陛下他总是假正经 吞噬武道:从成为假皇子开始 极道修魔传 薄先生对我持娃行凶 快穿:女二配不配,全看我走位 我师尊竟然是女帝转生 丞相家的小娇娘 龙珠:身为裁判的我狂虐赛亚人! 不做人的我在漫威开启机械飞升 天命少女[玄学] 圣王的重修日记 重生成暴君的甜软小娇包 琅琊榜之誉王夺嫡 游戏王之钢铁王座 冷王独宠:吃货王妃萌翻天 甘苦纪年之大道参天 重生,称霸地球从狮子开始 落叶中有希望的种子 身在女尊,被女总裁偷听心声 永恒主宰 我做猎鬼师的那些年 桃运村医 加一个,我不太会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